Think2HR 发表于 2022-5-23 09:38:04

这里有三个常用的个人成长模型,哪个对你最有用?

个人成长是个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存在的东西。网上有个段子说的话糙理不糙:成长,就是发现以前的自己是个傻子。
桥水基金总裁,亿万富豪雷伊·达里奥也讲过:如果你现在不觉得一年前的自己是个傻子,那说明你这一年没学到什么东西。


德鲁克大师则把人的成长分为「内在的成长」和「外在的成长」。
人的成长,首先是自己的内在能力和做事情的技术在成长,这就是「内在的成长」;而当你能够去做好一件事情了,就会得到组织的赏识,就会得到领导的认可,会得到晋升和提拔,职位和任务的变化就表现为「外在的成长」。
既然内在的成长如此重要,我整理了5个常见的个人成长模型,方便大家掌握和运用。

01 GROW模型


众所周知,GROW的意思是就是成长。这个模型是约翰·惠特默在1992年提出来的,现已成为企业教练领域使用最广泛的模型之一。GROW代表辅导员工的一个程序,四个字母分别代表:
G(Goal setting):代表确认员工业绩目标;也包含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单一事件性目标;R(Reality Check):是现状,要搞清楚目前的现状、客观事实是什么;寻找动因;O(Options):寻找解决方案;W(Way Forward):What? When? Who? Will? What should be done? When by who and does the will exist to do it?代表制定行动计划和评审时间。



使用流程是这样的:
第一步:G即目标。教练通过一系列启发式的问题帮助被辅导者找到自己真正期望的目标。第二步:R描述发现的问题。要求员工分析原因,避免盲目下结论,设身处地地倾听。第三个:O是解决方案。最重要的是要询问员工对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方案,通过提问鼓励创造性思考,还有没有更好的做法。最后:W一起商讨行动计划。与员工制定下一次谈话的时间,感谢员工并表达你对他的信心。
举个例子:这个模型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说白了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理解GROW模型的一个好的方法就是思考如何去规划你的一次旅行。
首先,你决定你要去哪里(Goal,目标),确定你现在所在的位置(Current Reality),清晰你现在的现实。然后,你将探索各种路线(Options 行动方案)到您的目的地,最后一步,强化意愿以确保你能够致力于此次旅行,并为你在路上可能遇到的障碍做好准备。

02 STAR法则

STAR法则,即为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的缩写。具体含义是:
S(Situation):事情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T(Task):你是如何明确你的任务的。
A(Action):针对这样的情况分析,你采用了什么行动方式。
R(Result):结果怎样,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学习到了什么。简而言之,STAR法则,就是一种讲述自己故事的方式,或者说,是一个清晰、条理的作文模板。




既然是个小作文模板,STAR模型很适合来书写自己的成就事件。比如这个来访者在信息收纳表里写了自己带领公司团队竞标成功的事情,很清晰、有逻辑。




举一反三,找工作时,写简历和面试如果用上这个模型,HR会多看你一眼。合理熟练运用此法则,可以轻松地对面试官描述事物,表现出自己分析阐述问题的清晰性、条理性和逻辑性。

03 PORT模型

PORT模型是「管理者第一位」的思考模型,是易仁永澄老师原创的。该模型是以目的、目标为导向,它是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的:
P:Purpose,目的O:gOal,目标R:Result,结果T:Task,任务
PORT是管理者思考问题的具体顺序,我们具体来看看。
1.目的

任何一件事到我们手里,我们首先要思考的是我们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比如说:我们经常说得“为了使生活幸福”、“为了让家人生活得更好”。我们的目的越明确清晰,赋予的意义越大,我们就越有动力去完成它。
本质上,管理者的核心思维是:把有限的资源投向到有价值的事物上,通过不断完成事情来实现价值提升的目的。
2.目标

确定目标可以让我们稳步推进我们想做的事情。
目标就是我们可以用眼睛看到的标准,目标的制定要符合SMART原则,即:
具体的(Specific)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ased)
3.成果

以终为始让目标达成有了方向。我们怎样来衡量目标是否达成,这就要看结果了,如果一件事坐下来,定了目的和目标,但没有结果,那不是空中楼阁吗?
4.任务

到最后考虑的才是执行层面的——任务。我们只有先考虑清楚了做一件事的目的、目标,再去考虑怎么做,而不是把所有精力都关注在任务上。做任务的时候,我们心中要有一个思路,再具体推进,不能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率性而为。


举个例子:以我加入写作小组这件事来作分析:
1.目的是什么?
通过写作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通过写作将自己融入到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成长群体中,从而倒逼自己去成长;坚持将一件事连续做一辈子,来提高自己持续做其他事的能力。
2.目标是什么?
每周在公众号发表一篇原创文章,表达结构清晰、逻辑性强,和群友们彼此监督,互相成长。
3.要取得什么成果?
个人品牌更有影响力,粉丝十万+;精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有效表达的能力。
4.要做哪些任务?
每天学习、阅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方面的知识;看到好的文章、好的想法,记录下来,尽量思考其在生涯规划和高考志愿填报方面的应用,并将它整理后放入到自己的结构思维素材库;每周发表一篇高质量文章。保持这样笔耕不辍有条不紊的节奏,我今年已经坚持了12个月,发表了48篇原创文章。
好了,以上三个常见的个人成长模型,你用过哪一个?又用过哪一个呢?欢迎私信和我交流~
终身成长有人说:为什么学了很多知识却用不好?知识没有用,是因为没有用。没有人能叫醒一个假装睡觉的人,个人成长的前提是积极主动。
一棵树如果不去努力扎根、努力吸收阳光,汲取更多养分,就算给这棵树再多的土壤水和阳光,成长也是很有限的。
而人类如果没有积极主动,也是不会有成长的。成长的第一步是产生主动改变的意识。如星星之火,却可以燎原。

luly靓 发表于 2022-5-23 09:39:18

我是个凑数的。。。

David902 发表于 2022-5-23 09:41:41

没看完~~~~~~ 先顶,好同志。

yfjr燕然一笑 发表于 2022-5-23 09:42:26

看帖回帖是美德!:lol

小宛 发表于 2022-5-23 09:46:25

真是 收益 匪浅

dqw10609 发表于 2022-5-23 10:07:48

学习了,谢谢分享、、、

卓越汇企业家创新学院 发表于 2022-5-23 10:14:12

沙发!沙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里有三个常用的个人成长模型,哪个对你最有用?